中美“百日計劃”能源貿易可先行
伴隨貿易保護主義的甚囂塵上,中國作為貿易順差大國,也面臨著各種貿易摩擦。這其中以中美貿易最為重要,也最為驚險。在特朗普競選期間,就曾多次威脅要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,“中美貿易戰”貌似一觸即發。但是,雙方的關系在特朗普上臺不久,卻迎來一個大轉彎。其轉折點是中美元首4月份在海湖莊園的會面。兩國元首會晤期間一致同意在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機制框架下推進“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”,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。
隨著“百日計劃”時間過去,評估合作成果適逢其時。由于目前尚沒有對“百日計劃”成果的權威發布,對于成果的看法相差很大。不過,相對于政治經濟等大的問題的不斷爭議,能源貿易問題鮮有爭論。
能源產品貿易對供求雙方都有利,往往在政治波動的環境中可以比較穩固。特朗普政策的一個著力點是重振美國的傳統能源產業,充分發揮資源優勢,將美國逐步發展為能源出口國。而中國是主要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,能源貿易可以保證供應安全。
中國的能源貿易一直發展的比較平穩。中國海關數據表明,雙方包括煤炭、原油、成品油、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在內的主要能源產品的貿易總量,從2008年的16.9億美元,增加到2016年32.2億美元。今年上半年,已經突破36.8億美元。
擴大美國LNG對華出口是“百日計劃”重要的內容,也是雙方最早達成共識的內容之一。由于頁巖氣革命的成功,美國正在邁向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。2016年2月,美國首次出口頁巖氣,實現從天然氣進口國向出口國的華麗轉身。IEA最近報告認為,到2022年底前,美國將成為僅次于澳大利亞的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國。在此前提下,鎖定開拓LNG出口市場,是美國的利益所在。
從中國方面來說,也對包括美國LNG在內的天然氣有著巨大的需求。由于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,中國正試圖降低煤炭使用,在城市,天然氣成為現實的替代選擇。十三五規劃也提出,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供應的比重要從2015年的5.9%提高到的10%。對于中國來說,進口美國LNG可以彌補國內供應不足。特別是美國LNG的定價機制不和油價掛鉤,且沒有轉售限制,具有很強的靈活性,切合逐漸放開、更具有競爭性的中國市場的未來需要。
不過,美國過去對非自由貿易協定國出口LNG有額外的批準程序。但是,截至2017年4月25日,美國能源部已授權向非自貿協定國家出口約合57.6億立方米/日。因此,中國購買美國LNG實際上并沒有障礙。第一船自美國進口的天然氣于2016年8月22日到達中海油大鵬接收站。這次百日協定有關LNG的唯一一個亮點,大約就是將這個限制從美方弱化。海關統計數據顯示,美國出口LNG從2016年的1.98億美元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4.64億美元。隨著美方出口規模的劇增,可以預見,美國對華LNG出口還將面臨著快速增長。
歷史上,為保障本國石油供應安全,美國于1975年出臺《能源政策和節能法》,嚴格限制原油出口。但頁巖氣革命不僅改變了美國天然氣行業,也捎帶改變了石油行業。在頁巖氣革命的推動下,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,推動美國于2015年12月18日解除了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。2016年5月7日,茂名石化采購的第一船4.2萬噸美國美灣高硫混合原油抵達湛江港,拉開美國原油輸入中國的序幕。2017年前5個月中國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。中國海關的數據表明,中國去年的美國原油進口額僅為1.5億美元,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1.2億美元,接近去年全年的進口量。有報道預計,今年全年有望突破10億美元!未來前景也比較積極。
相對于原油來說,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氣出口(LPG)的貿易更加活躍。在成品油方面,中國一直保持對美國的凈出口。自2008年以來,年出口量在3億-7億美元左右。其中2016年出口量比前一年上升了一倍多。美國對中國的液化石油氣出口(LPG)持續存在,且近幾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長。根據海關統計數據,美對中國LPG出口從2013年的9000萬美元,增加到2016年的13.88億美元和今年上半年的11.11億美元。
相對于油氣貿易的積極前景,中美煤炭貿易最近幾年萎縮很嚴重。海關數據表明,美國對華煤炭出口額,從2012年最近十年高峰期的12.1億美元,降低到2016年的48萬美元,僅在今年上半年反彈到2.28億元。隨著中國對煤炭消費量的限制,中美煤炭貿易的前景并不樂觀。
新能源貿易是另外一個比較有前景的領域,但是充滿爭議。進入21世紀,中美兩國在新能源產品開發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。兩國之間的新能源貿易規模也很大,但2010年后摩擦不斷。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新能源產品總額達到36.01億美元,出口總額為32.22億美元,其中風電產業和光伏產業產品規模比重占到了近40%。2010年中美光伏產品貿易規模已達25.27億美元。盡管美國擁有全球最領先的技術,但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目前表現出比美國更快的發展速度,尤其是在風電及光伏產業方面,使得美國新能源企業感到競爭危機。2010年10月16日,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啟動對中國政府向太陽能、風能等新能源產業提供的補貼進行調查,即所謂的“301調查”。此后,新能源貿易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新領域。
如果中美能在新能源貿易方面平衡好國內相關方面的利益,形成一致意見,會是另外一個雙贏的結果:美國可以出口更多的新能源技術,并從中國進口相對廉價的新能源產品,從而擴大其新能源的市場份額;而中國可以從美國獲得新的技術,加上規模擴張帶來的降成本效應,可以進一步降低新能源產品的成本,增強新能源技術的經濟競爭性,加速新能源技術的推廣。
中美加強能源貿易符合雙方各自的國家利益,不僅可以保證能源安全,還可以建立新的經貿聯系,有利于減少中美貿易逆差,形成新的合作領域。由于美國的資源優勢以及中國的需求互補,中美貿易的前景相當廣闊。新能源貿易磕磕碰碰,但也是未來可能突破的領域。相信“百日計劃”并非是終點,而是新的合作的起點。